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篇1
关键词:三维仿真;城市规划;应用
Abstract:Thispaperfromthebasicconceptandthesignificanceofthedevelopmentof3Dsimulationtechnology,3DplatformtoestablishShaoguansurveyingandMappingInstituteasanexample,theauxiliarycityplanningdecisionusingthree-dimensionalsimulationtechnology,canbeinthecityofreal-timeinteractivescenesimulationevaluationandanalysisplan,providemoreintuitiveandscientificbasisforplanningmanagement.Intheapplicationofengineeringtopromotethe3Dsimulationtechnology,howtobuildagoodstandard,databaseandplatformsystemanddiscussesindetailtohavegreatinfluenceontheoveralloperatingstructure,constructionmethodofupdatingmaintenancemeasuresandothersupportingmechanism.Finally,severaltypicalcasestoillustrate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3Dsimul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incityplanningwork.
中图分类号:U4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三维及相关技术得到了讯速发展,过去无法突破的城市复杂性描述、海量信息管理等技术瓶颈相继被攻克,计算机硬件不断提高,以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为核心的内容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三维仿真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地形、建筑及其它人工设施进行三维地理建模,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城市立体场景,同时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城市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水平,实现科学规划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数字城市”、“和谐城市”建设,实现公共事务可视化管理的基础保障,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基本概念和意义
城市三维仿真是城市空间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中的三维直观表达,是数字城市概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完善韶关市数字化规划控制体系,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
实现从总规-控规-修规的全面三维数字化控制目标,在以往基于控规的城市规划统一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和优化规划管理工作,使韶关市城市规划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⑵创新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水平
利用三维数字城市、GIS等信息化技术,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信息采集、指标分析、方案决策、成果展示等工作提高新方法,实现控规编制的技术方法信息化和过程管理信息化,体现规划编制“科学性”、“过程性”、“动态性”特点。
⑶实现城市规划可视化管理,迈入规划管理数字化时代
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将全面突破传统二维空间系统诸多限制,建成三维全景数字规划支持系统,为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撑及直观、真实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环境。
3.工作内容及应用
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建立城市三维虚拟环境,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各阶段进行城市现状及规划的三维模拟描述,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科学、准确的城市规划宏观决策支持,满足规划业务审批管理的应用、成果的展示及规划方案管理和评审的需要。
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主要包含软件和三维数据建模两方面的工作。项目共投入280万,计划在三年内完成。2011年6月开始进行系统开发和三维建模,2013年5月份,系统主要体系结构开发完成,并完成韶关主建城区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
(1)数据建设内容
数据建设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制定和三维数据建模两部分。
制定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后期数据更新、管理、维护的依据。数据标准建设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与制作标准、三维数据更新规范。
三维数据建模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以及各种应用和分析的依据。初次项目建设覆盖范围为主城区50平方公里的基础模型建设工作(建筑物约有3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约15平方公里的精细模型、10平方公里的标准模型、50平方公里的地形及市政配件模型。
(2)系统特色及基础功能
体现三维场景的美观和真实性;是一套安全、可靠、稳定,功能强大的系统。在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中,发挥辅助决策作用,系统的布局合理、操作简便。可进行场景浏览漫游、重点导航、路径导航、图层控制、场景输出等。三维数据应用广泛,可广泛应用于规划、市政、城管、公安、交通、旅游、房产等行业领域。
(3)城市规划辅助决策
提供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环境;提供多种空间数据、规划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功能;三维辅助设计、建筑信息查询。规划地块查询、用地红线查询、空间量测、地形分析、规划辅助分析。方案比对、日照分析、控高分析,视域分析、通视分析、指标分析,三维标注、图形绘制、路网绘制、规划元素库、三维模型库,管网查看、管网查询、管网统计、管网分析等。4.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例
(1)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利用虚拟的三维场景,使城市的规划工作不在于仅仅建立在平面图上做规划,三维的场景模型使规划变得更简单直观。一般人都能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去。如某个小区的三旧改造工程,通过三维仿真模型,规划前后的场景就一目了然了,为设计者提供了思路。规划前后的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2)日照分析的功能
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时,日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待规划建筑物的高度、形状进行模拟,应用TerraExplorerPro提供的接口,在系统中很容易就继续日照分析。如在城市的某个小区旁欲修建一座建筑物,建筑物对小区附近的楼房的日照影响分析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建筑物上午八点钟的日照情况
图3建筑物下午15点钟的日照情况
(3)地下管线信息的查询功能
在旧城区的改造中,决策者需了解地下管线的状况。可以直接三维系统中反应出来,如图4所示:
图4
(4)建筑信息的查询功能
将前期测绘的建筑物数据属性信息输入数据库中,使用户点击具体的建筑物时能够显示其详细的属性信息,在表达上更加直观。如图5所示:
图5
5.结语
三维仿真技术能够促进规划工作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平面规划”向立体规划“的转变,实现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三维仿真技术的应用,明显的提高规划审批的效率和方案设计的科学科学性,避免了传统规划评审采用大量设计文稿的方式,极大提高了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管理单位的沟通效率,协调了与周围建筑群的空间、色彩、材料,有利于体现城市的特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朱礼俊,《论建设三维虚拟城市的决策依据》。2006年综合性测绘学会研讨会论文集,宁波测绘学会,2006.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篇2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篇3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篇4
[论文关键词]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决策系统组成模式
[论文摘要]针对卫生应急管理的特点,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与决策支持系统结合起来,设计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阐述了其设计原理,讨论和分析了基于gis技术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组成模式,给出了其总体的设计框架。
1概述
公共卫生是一个涉及微观结构和宏观系统的多分支科学,大量与宏观有关的事件具有空间分布特点。将地图和空间分析应用于卫生决策研究中,至少可追溯到1854年john应用gis技术研究伦敦宽街水井污染引起霍乱爆发,为卫生部门果断封闭污染水井控制霍乱继续流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通常的卫生决策研究中,地理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众多的卫生事件都具有空间属性。wwW.133229.coMgis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和深入。gis技术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理论研究的提高,同时也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可能。
目前国内关于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血吸虫、症疾、流行性出血热、蜱传脑炎等疾病的空间分布研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空间遥感(rs)技术结合,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为流行病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国gis及rs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地图边界和遥感图像的价格昂贵,使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2003年,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非典型肺炎。这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危害面广。政府和有关防疫部门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同时,运用gis平台,快速建立了应用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的地理信息系统。由于gis具有交互定位和逻辑查询以及广泛的关系数据库连接能力,可以有效帮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疫点定位、疫情事件分析、绘制疫情危害图、现场工作情况实时采集传送、人员派遣、规划、显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重点单位基本状况分布图、紧急调度和路径优化等任务,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处理效率、降低疫情危险程度,基于gi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开始出现。
2系统构建和设计实现
2.1系统设计目标
基于gi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能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和存储实时突发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该系统采用标准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计算结构,应用分布式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安全tcp/ip协议及geoinformationwebservice技术,最终目标是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预警指标数据库、危机事件数据库、预测与评价模型库、应急指挥预案库、领导决策知识库,以信息报告—采集—录入—管理—分析—决策为主线,建立高效查询及分析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2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都可以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
2.3系统的功能结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功能是辅助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可将系统总体功能划分为八个方面:信息收集分析、预警报告、资源整合调动、指挥统一协调、评估及时客观、联系视频直观、使用内部联动和外延接口灵活。
3系统的功能及其特点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管理特点,系统沿应急准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反应处置、事件终止、恢复重建、评估完善的流程进行运行,循环反复不断提升系统的应急处理支持能力。
(1)应急准备:应急中心开展培训、演练和研究工作,模拟应急业务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预案;规划储备应急医疗卫生资源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体系。
(2)监测分析:应急中心负责接收、分派、核实与处理事件的报告,协调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获取动态监测、事件调查和疫情评估信息,跟踪事态发展。主要分析方法有:空间分布分析,时间历史曲线分析,动态演变分析,病例的逗留、影响和交叉分析,卫生统计学分析,扩散模式分析,流行转归分析等。
(3)预测预警: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与预案,应急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事件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预警信息,针对相关突发事件快速开展有关工作准备,落实预案与方案涉及工作的准备情况,及时通报与汇报进展情况。
(4)反应处置: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预案,根据预案迅速指挥与执行工作,有条不紊地组织调度人员与物资,开展应急的专业处理与相关配合工作。同时根据反馈情况,动态评估事件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事件终止: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病人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6)恢复重建:突发事件结束后,应急中心快速开展从应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工作。有计划地补充应急处理阶段所消耗的储备资源,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7)评估完善:应急中心进行科学总结,完善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和教训,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实例运用
用本文研究的几个主要技术方法,结合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开发的基于gis技术的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包括的区域范围将近20万平方公里,地表模型用数字地图生成,并将河流、湖泊、公路、居民区等地表特征物以面的形式覆盖在数字地表模型上。系统在运行初期只包含了事件定位、信息的上传下达等,但其提供相应功能使用后可以完成事件处置各过程。通过在现场的实际运用,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各项交互功能,完成系统理论上应提供的功能。
5总结与展望
通过合理的利用三维模型构建和模式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并在卫生应急管理中得以实现。由于本系统采用合理的软件体系和模块化设计模式,将来也可以方便地成为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传染病疫情分析和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设计等高层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家奇.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篇5
摘要:
针对当前规划业务三维模型数据共享困难、模型更新机制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三维模型精细程度划分及覆盖策略,模型数据分层及三维数据组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共享服务,结合规划行业业务需求,采用.NET编程技术、二三维开发组件技术,编程实现了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并以眉山市主城区为实验区验证其适用性。实践证明,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划单位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模型分层;三维模型数据组织;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规划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规划业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是通过规划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沙盘模型和三维动画来展示规划设计成果的,这种方式在设计时需要从图纸中采集大量指标数据,手工计算量大,计算结果不可视,设计过程和规划决策效率低。因此,应用Web技术、GIS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设辅助城市规划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用动态和交互的方式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对构建城市数字化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针对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的研究较为广泛,如文献[2]~[4]。他们对基于三维规划辅助管理的研究相对深入,但对规划业务的三维模型数据共享以及模型更新等方面研究不足。本文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服务和三维模型数据共享服务基础上,结合规划部门业务流程需求,运用空间数据库管理和网络信息等技术,开发了一个集数据采集、城市地物三维建模、三维可视化管理分析、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处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具有真实感、数字化的城市空间信息,以实现城市三维模拟,从而满足现代城市精细管理的要求,实现城市规划管理支持,辅助规划决策。
1数据组织管理
1.1三维模型精细程度划分及覆盖策略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的生产分为三维地形建模、重点区域标志性建筑的精细建模和大区域建筑群的简单建模;地形模型用两个精度级别表示。三维地形建模采用DEM数据与航片或DOM数据叠加生成,从1∶500地形图提取高程点、房屋边线、水涯线、斜坡坡顶线、斜坡坡脚线、上堡坎线和下堡坎线等数据,人工交互构建三维地形模型。重点区域标志性建筑是指城市中的一些重点建筑物,包括城市中知名度高的名胜古迹、地标性建筑、城市中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主干路十字路口的主要建筑等;在建模时需重点突出表现,保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和重要细节。大区域建筑群的简单建模是通过体块模型表示,用算法批量建立体块模型,保证大规模三维模型在平台上运行的流畅性[4]。
1.2三维模型分层组织策略
三维仿真模型在分块的基础上需按层来管理,既便于模型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又便于场景的调度和管理,实现三维数据的目录管理和分层显示。城市三维模型包括地形模型、建筑模型、道路模型、水系模型、植被模型、地下空间设施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5],分层如表1所示。
1.3三维模型建库及更新策略
由于采用文件方式管理模型数据缺乏基本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难以实现模型的高效管理,本文将FTP服务器结合模型目录索引实现了模型的快速查询和统计。根据建筑模型类别,结合模型精细程度、所属行政区划和现势性、模型编号等建立文件数据库,考虑到模型文件数据量较大,且主要是针对中心城区建筑的模型,因此采用分区的方式进行存储管理,以限制单个数据库表数据量的大小。采用FTP服务器分类分级分区的方式进行组织,对三维模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统一整理,将数据存储在文件数据库。由于FTP服务器采用文件存储目录结构的存储,因此需要考虑设计一个良好的文件目录检索机制,以便对文件目录进行快速高效的检索。对于地形模型等空间成果数据,根据模型精细程度、所属行政区划和现势性、模型编号建立要素类,并结合关联ID建立空间目录索引,实现方便快捷地查询统计数据覆盖范围情况的目的。空间目录数据库基于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存储和管理,以ArcSDE为空间数据库引擎进行数据操作,空间目录数据采用SDE的要素类形式存储,每个区域、类别的数据都是一个要素类,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对于小面积的或平面精度要求较高的区域,利用已有的地形图数据、二维规划数据,通过外业采集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坐标、高程数据和侧面纹理;再采用建模软件完成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然后根据建筑类别、所属区划,更新替换文件库的原始模型。对于新增规划建设项目,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三维电子报建,完成局部更新[6]。
1.4规划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
管理城市规划数据包括规划成果数据、规划审批数据和综合管线数据。数据主要是以纸质或AutoCAD形式存储,需要将规划业务数据转换为标准通用格式,方便各业务系统调用。规划业务所需空间数据包括二维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正射影像、DEM以及三维模型数据等,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存储,二维数据与三维数据通过要素ID关联,从而实现二三维一体化管理[7]。
2空间数据标准服务接口
2.1网络影像服务接口
网络影像服务(WMS)属于OGC标准之一。此标准主要定义了用于创建和显示地图图像的三大操作:GetCapabilities、GetMap和GetFeaturelnfo;其中GetMap为核心操作。系统涉及到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航摄影像及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统一的开放的WMS接口实现数据的更新和交换,并能基于标准规范进行数据的地理信息共享分发服务[8]。
2.2网络矢量数据服务接口
网络矢量数据服务(WFS)的提出,是为了规范对OpenGIS简单要素的数据编辑操作,从而使得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能够在要素层面进行“通信”[8]。与返回地图图像的OGCWeb地图服务不同,WFS服务返回的是带有几何属性的实际要素,利用WFS接口实现规划业务专题数据,并结合用户验证Token,使得拥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将这些要素与属性用于任何类型的地理空间分析。
2.3三维空间数据服务接口
在三维地理信息领域,基于服务的共享,统一的OGC标准尚未正式,不同的三维平台有各自的三维服务接口,本系统采用Skyline的TerraBuilder对多种格式的多源数据进行操作和集成,不限大小和分辨率,通过统一坐标系定位,创建一个单一的优化的MPT场景文件,便于以流方式三维数据集。通过SFS能把shapefile、SDE、Oracle和SQLServer等矢量文件或数据表成WFS服务,可把影像成WMS服务。在建好DataSource后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图层进行查看和叠加分析。
3三维规划辅助管理机制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选址规划管理、建设工程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建设工程竣工核实管理4部分。基于三维规划辅助系统,以这4项管理工作的应用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功能开发,使规划管理业务流程与平台有机融合,实现了三维可视化项目选址及用地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方案三维电子报建审批和工程项目竣工后三维规划核实管理[4]。基于平台的规划行政管理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4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数据生产、数据服务和系统研发等。首先对三维建模区域进行资料收集、划分模型和外业采集等,完成三维模型数据的生产及建库;然后将规划业务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三维模型数据库整合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通过平台数据服务接口;最后结合规划行业业务需求采用.NET编程技术和二三维开发组件技术,编程实现系统功能,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
5应用实例
根据系统技术路线和编程技术,以眉山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库为基础,研发实现了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二维地图与三维场景的实时联动、规委会方案评审及决策、规划管理、三维场景快捷浏览和查询、三维模拟、大数据量的分析与统计等功能。系统初始化加载眉山市主城区三维模型数据和影像地图。图4为数据管理界面,该模块主要实现红线管理、地名搜索和加载远程数据功能。图5为辅助决策界面,该模块提供方案对比功能,调用三维场景并加载建筑单体方案三维模型,可对不同的单体方案进行多屏比较和联动,辅助业务处室审批人员决策。
参考文献:
[1]龚竞,张新长,唐桢.三维城市规划辅助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测绘通报,2010(6):51-53
[2]李德仁,赵中元,赵萍.城市规划三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5):507-508
[3]唐桢,张新长,曹凯滨.基于Skyline的三维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0(5):10-11
[4]王昌翰.面向规划管理的重庆都市区三维模型数据库建设[J].测绘通报,2014(2):107-108
[5]万幼,边馥苓.二三维联动的GIS系统体系结构构建技术[J].地理信息世界,2008(2):48-52
[6]冯琰,郭容寰,汪旻琦,等.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11,36(1):215-217
[7]危拥军.三维GIS数据组织管理及符号化表示研究[D].郑州:信息工程大学,2006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篇6
关键词:城市设计;策划;广元;城北新区
Abstract:Undertheconditionofmarketeconomy,acceleratingtheurbanizationofourcountrycity,cityconstructioninvestmentandbenefitmainbodydiversification,scientificandreasonablecomprehensiveplanningisanimportantlinkinthecityintheprocessofdesign,hasbecomeapublicinterestandcoordinationbetweenthetop-downandeffectivemeansofmarketdemandboth.Inthispaper,takingGuangyuanCityNorthDistrictcitydesignasanexample,isintendedtoexplorethecitydesignprocessbasedoncomprehensiveplanning,andfocusesontheNorthDistrictinindustry,space,ecologyanddevelopmentoperationsplanningcontent.
Keywords:citydesign;planning;Guangyuan;NorthDistrict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设计与策划
1.1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1.2策划
现代意义的策划可以理解为“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为达到特定的目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为具体的可操作提供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的过程。”
1.3城市设计与策划的关系
当前城市设计编制过程中,比较侧重城市空间和实体的形态研究,而较少关注目标定位、功能业态、生态环境、市场需求、开发分期、实施策略等策划内容。城市设计策划正是为了改变城市设计成果可实施性不强的弊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整体发展背景,通过对城市设计项目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设计语境背景的全面判读,以及对用地条件、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性分析,综合权衡多方面利益需求,形成合理的城市设计目标、具体的项目构想与设计概念,并对后续的方案设计组织、成果导控体系编制、开发实施行动策略进行有预见性的策划与准备,从而形成对城市设计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系统性计划与安排,保障城市设计工作的前瞻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二、基于综合策划的城市设计——广元城北新区城市设计
在广元城北新区城市设计工作中,策划融入城市设计各个层面,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策划体系:
宏观层面上,通过对项目进行区域发展背景、发展潜力、自然资源禀赋、政策背景、城市特色、历史文脉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分析,提出项目的总体形象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导向等内容。
中观层面的策划内容基于城市设计组织展开空间策划、生态策划与运营策划,为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开发强度、交通体系、生态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旧城更新等提供策划依据。
微观层面策划则重点关注于各功能板块的业态选择、详细项目策划,作为重点片区及节点城市设计的开发策划的理性预期。
2.1项目背景
广元市位于四川省东北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嘉陵江的上游,市域土地总面积为1.63万平方公里。城北片区位于广元市地理上的腹心地带,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自然风光秀丽,规划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城北片区的开发建设无疑是广元市实施城市战略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事关广元市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进程。
2.2实现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点
1)片区功能定位
2)城市空间拓展
3)新城特色及形象塑造
4)土地价值最大化
5)交通发展
6)生态战略
7)整合旧区更新
8)旧厂区改造与产业及项目的发展
基于对以上关键问题的思考,设计提出四大策略:
完善城市功能新老城区和谐共生
梳理整合用地深入挖掘土地价值
连接南北城区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
2.3总体定位及综合策划重点
川北首府·绿色新城
城北新区所拥有的优势区位条件,出众的生态资源以及广元整体空间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都使其具有了成为川北地区新城综合发展建设典范的潜质,而城北新区也必将能够通过其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节能低碳的交通系统、精明高效的城市管理,凸显出“川北首府·绿色新城”的整体形象。
新区是未来广元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地区,是集商务金融、大型商业、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康体养生、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务核心区(CBD&CRD),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川北民俗文化和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的窗口区域。其总体功能包括:
汇聚活力、精明发展的城市客厅
幸福和谐、健康人文的养生乐园
山水交融、人性宜居的绿色家园
魅力动感、跃动凤城的文化商业中心
凸显优势、高新电子技术战略高地
在新区总体功能定位的指引下,找准本次城市设计策划工作的重点,从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生态保护和开发运营等四个方面入手,对重点系统进行设计研究,有的放矢地实现新区建设的目标构想:
1)产业发展策划——明确功能定位实现退二进三
明确各功能组团分工,重点培育商业购物、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康体养生、住宅开发等生活业,以此带动新区的产业发展,同时辅以金融、法律咨询、企业总部办公、大型商贸会展等生产业,形成生产业与生活业整体发展的产业格局。对原有电子技术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科技研发所占比重,实现产业的“退二进三”。
2)空间结构策划——重塑空间结构缝合城市功能
提出“延续原有城市轴线、缝合新旧城区功能”的发展设想,依托基地内自然生态本底,构建规划区“一轴双核”的整体空间结构,打通南北向城市景观发展轴,营造大尺度的开敞空间,从空间上实现新老城区的无缝对接,再对老城区的部分城市功能进行有效承接,从功能上进行缝合,从而实现了新老城区相互呼应、并肩发展的良性态势
3)生态保护策划——尊重现有基底构建生态网络
以新区的绿心作为策划的切入点,在城市设计中体现出“山、水、绿、城”四位一体的策划立意,打造富有特色的川北地区文化肌理和山水特色城市空间,建立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链接规划区内各主要功能组团,形成“点轴并续、玉带珠连”的整体景观结构框架。
4)开发运营策划——综合开发模式实现旧城更新
采用大型服务设施引导(SOD)、生态人文景观引导(EOD)和公共交通引导(TOD)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并结合旧城更新划定改造单元,在充分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大型商务办公核心区的建设,将区域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作为城市新的增长点,完善绿色公交系统,使公交与大型公共设施相联,同时对规划范围的内旧厂旧村按照“集约开发、循环改造”的原则进行渐进式更新,带动片区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4核心项目策划
在“一轴双核,两片多区”的空间结构下,延续南部城市发展轴线,围绕基地内东西两大生态绿心进行功能布局,形成了东西两大功能板块,西部是以商务办公、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电子技术产业和综合居住为主的功能板块,东部是以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生态居住为主的功能板块。
商务文化综合服务板块——新区活力展示窗口
该区域内汇集了中央生态创智城、天汇文体中心区、综合活力商务港,是一个集商务办公、文体娱乐、休闲购物、生态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功能板块,这一板块不仅对城北新区的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对广元打造城市级的高档商务办公集聚地、大型文化娱乐中心和具有汇聚效应的商业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生旅游生态居住板块——绿色城市功能载体
生态宜居是未来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东部板块的规划依托生态山体,融入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同时将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再结合以川北民俗历史文化,分别打造出康体温泉谷、怡情养生园、生态疗养村、川北民俗风情小镇和都市田园社区等特色项目。
三、结语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获取好的结果,进行系统、周密、科学地预测并制定可行的策划方案,这是成功的必要保障。广元城北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以综合策划的视角提出新区总体发展策略与框架,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设计,做了一次基于综合策划城市设计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少云.城市设计的本土化——以现代城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为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夏南凯,汤学虎.从策划到规划——城市规划中的策划行为研究[J].理想空间,2012(2)
[3]金广君,单樑.预则立,巧预则通——论以开发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划[J].华中建筑,2008(7)
[4]程冀,陆华.城市策划与城市规划[J].城乡规划,2004(3)
[5]包晓兵,陈华臻.城市规划编制的必要补充——规划策划[J].科技信息,2009(13)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6篇) 】相关文章: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智慧医疗的好处(6篇) 2024-05-24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案(6篇) 2024-05-23
实体经济的内容(6篇) 2024-05-23